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大中農場,45歲的老板顧小林正帶著工人采收今年的黃皮西瓜。瓜棚里圓潤飽滿的西瓜整齊排列,表皮泛著均勻的光澤。經實測,這批使用西洋速溶針狀肥的西瓜畝產突破6000斤,甜度穩定在13度以上,是今年基地采收的頭茬瓜。
"中國西瓜看江蘇,江蘇西瓜看鹽城。"這位從浙江臺州輾轉上海南匯、最終扎根鹽城的老瓜農道出行業共識。
2010年選擇鹽城建立基地,顧小林就是看中當地獨特的沙壤土質——介于沙土與黏土間的微妙平衡,既保水透氣又富含礦物質,配合明顯的晝夜溫差,為西瓜糖分累積提供了天然優勢。
15年西洋肥的科學實踐
但真正實現產量與品質雙提升的關鍵,在于顧小林堅持15年的西洋肥料體系。"從2006年在上海種瓜開始,西洋肥料就是我們的'秘密武器'。”
從最初的老西洋15-15-15復合肥,到近年升級的龍騰衛禾針狀肥,他摸索出一套精準施肥方案。"針狀肥水溶快、無殘渣,特別適合滴灌系統。"顧小林指著田間的滴灌設備介紹。
目前基地全使用西洋龍騰衛禾針狀肥,通過滴灌系統精準施肥。在大棚溫控環境下,西瓜長至鵝蛋大小時即開始首輪施肥,整個生長期實施三次精準施肥,每隔10天通過滴灌系統施用龍騰衛禾17-17-17平衡肥。
科學施肥帶來的改變直觀可見:瓜葉保持濃綠肥厚,為果實光合作用提供充足保障;瓜藤粗壯度適中,養分有效輸送到每個果實。
現場檢測顯示,隨機抽取的西瓜甜度均超過13度。
60畝基地的可持續種植探索
面對土地連作障礙的行業難題,顧小林坦言當前基地已連續種植近五年,但通過科學用肥仍保持高產。
"普通瓜田種植一次至少要休耕四五年,我們現在每畝年產量能穩定在2萬斤以上。"
他的60畝基地中,既有傳統麒麟瓜,還有5-6畝試種的黃皮特色品種,通過三批次錯峰采收,實現從5月到8月的持續供應。
這些帶著鹽堿地特有風味的西瓜,正通過冷鏈網絡發往廣東、湖南、湖北等主要市場,地頭收購價穩定在3元/斤。看著滿載西瓜的貨車駛出農場,顧小林不禁感嘆:"科學施肥是關鍵,好肥料搭配好技術,才能持續產出好瓜。"
大棚里,顧小林仔細檢查著第二批瓜苗長勢。滴灌帶正將溶解的針狀肥均勻輸送至作物根部,葉片背面隱約可見施肥后特有的健康白霜。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普及,鹽城西瓜種植正在產量與品質的平衡中,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COPYRIGHT ? 2021,gzxysy.cn,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 ? 貴州西洋實業有限公司
黔ICP備18007058號-1